欢迎您来到 数字平台。 您尚未登录。[登录] [注册新用户]
当前位置: 论坛首页 / 栏目 产品与服务 / 文章 419

点击:24455[回复顶层] [树状] [详细]
[回复留言] [回复(需要先登录)] [引用(需要先登录)]普通文章第 1 楼
文章id: 415
闲话

作者: Harry


今天去某大型老牌图书发行机构(不知他们是否是相关软件的合法用户,所以名字不便明说)的物流中心办事,他们那里有一个样本室,就是新书加工、上展架,方便供客户订购的地方。很多人在那里做图书编目,用的是贵公司的软件,我也编了几条,发现是DT1000系统。

不禁感慨啊,十多年前的软件,现在仍然能如此高效、稳定地运行,而且深受使用者的喜爱,真是不易。但是反过来想,我正在试用dp2系统,如果有客户让我用dp2部署这样一个工作环境,效率、稳定性均超过DT1000/1500,dp2能做得到吗?坦白地讲,我没有信心。我感觉dp2就像是一个半成品,试用dp2就像手里捧着一只大螃蟹,想吃却无处下口,也许就像谢老师说的,使用手册没有完成的原因。我感觉不全是,这种感觉不是源于DT1500的先入为主,想了想,就一句话:发展应该源于继承。真心话,望老师勿恼,期待dp2二次开发手册的发布...,望dp2成功!



发表时间: 2009-02-26 14:53:54
最后修改时间: 2009-02-26 14:58:24
[回复留言] [回复(需要先登录)] [引用(需要先登录)]普通文章第 2 楼
文章id: 416
回复: 闲话

作者: xietao


以下是引用 Harry 于 2009-2-26 14:53:54 发表的文字:

今天去某大型老牌图书发行机构(不知他们是否是相关软件的合法用户,所以名字不便明说)的物流中心办事,他们那里有一个样本室,就是新书加工、上展架,方便供客户订购的地方。很多人在那里做图书编目,用的是贵公司的软件,我也编了几条,发现是DT1000系统。

不禁感慨啊,十多年前的软件,现在仍然能如此高效、稳定地运行,而且深受使用者的喜爱,真是不易。但是反过来想,我正在试用dp2系统,如果有客户让我用dp2部署这样一个工作环境,效率、稳定性均超过DT1000/1500,dp2能做得到吗?坦白地讲,我没有信心。我感觉dp2就像是一个半成品,试用dp2就像手里捧着一只大螃蟹,想吃却无处下口,也许就像谢老师说的,使用手册没有完成的原因。我感觉不全是,这种感觉不是源于DT1500的先入为主,想了想,就一句话:发展应该源于继承。真心话,望老师勿恼,期待dp2二次开发手册的发布...,望dp2成功!

 

dt1000的所谓效率和稳定性,这不是真实的,鉴于您的身份,并不是在相关公司的专业技术服务岗位上,算您并不知情罢了。
 
dt1000的安装很容易,那是因为它自带了一切的环境,连数据库和Web Server都是自带的。从盗版的角度来说,这很重要,因为盗版的人要自己安装。不过从正规销售的角度来说,这并不重要,因为有正规的技术人员上门安装和配置。
 
现在您试用dp2系统,仅仅知道一点皮毛,冰山的一角,您没法给所谓“用户”去“部署”。这是完全正常的,因为您不是我公司的技术人员。而由此推断我公司的技术人员就部署不了,那就是逻辑错误了。其实,要不是有这点难度,我公司的技术人员凭什么拿工资?软件还要不要有点技术含量?
 
在现在您的身份比较尴尬的情况下,如果对dp2系统有兴趣,作为业余的了解,就需要有耐心,一点一点来,做事情前先不要着急发感叹、下结论。我都有耐心问答您的一个一个问题,您凭什么自己先失去耐心?
 
而如果您的所在单位要购买,那是另外一个角度。一旦付钱,形成商业关系,我们会派一个合格的技术人员来马上搞定所有“问题”。我们的技术人员是专业人员,而不是业余人员。说实话,您这种情绪模式我见过很多,这也就是我们现在不提倡随随便便“试用”的原因,因为条件不具备,会得出很多荒唐的结论。
 
昨天您问了Z39.50服务器的安装。我们有非常棒的Z39.50服务器,有。安装也很简便。但是没有提供随便下载。因为这个服务器很贵,我们有获得利益的权利。另外,随便让您安装,您随便发感叹,我们也不能获得任何一点好处。没有好处的事情,谁会去做呢?
 
如果持有您这样心态的人太多,我们将来会考虑关闭现有的软件下载,改用其它渠道提供。现在这个行业的公司很多,不提供软件下载和评估的,照样活得很好。


发表时间: 2009-02-26 16:44:44



[回复留言] [回复(需要先登录)] [引用(需要先登录)]普通文章第 3 楼
文章id: 417
别让客户做本该系统服务商做的事



国内某些有钱、有条件的图书馆,常对“简单”的系统不屑一顾。宁愿掏钱购买很贵的国外系统,这些系统可能更不方便部署——甚至很多中高级配置,用户的系统管理员都无法控制和掌握,非得每年再掏不菲的服务年费,才能在开发商的技术人员主导甚至独立操作下完成系统的部署、配置与调整。

似乎有点类似数码相机中消费类卡片机与专业单反机的感觉。掏了大价钱,如果玩单反相机也跟玩卡片机一样傻瓜化简单化,可能消费者会觉得不值。而一个边远山区的农民,也能玩转单反相机拍出让专家当真的老虎照,可能也只有陕西的周正龙了。

越值钱的系统越复杂,看起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的目标是,尽力研发出功能更强大、使用傻瓜化和简单化的系统——但功能化与简单化是相互制衡的。在功能的增加情况下,能维持甚至降低复杂度,可能真需要牛人了。

目标消费者有多种,如果一个仅想制作中英文MARC数据、不考虑新旧ISBN兼容、不考虑多个种次号和著者号体系的混用、不考虑小语种数据加工,那么,继续用DT1000内务系统,我是不反对的。但是,除了数据加工当前有更多需求外,一个完整的图书馆系统,还会有很多其它的功能要求甚至是数字化图书馆时代的功能要求。这些,靠DT1000系统是无法解决的。

如果DT1000系统现在看来还是很好,我们干吗非要投巨资研发新系统呢?坐享其成多省事嘛。

在曾经的DT1000系统以部署简单、功能完善换回许多美誉度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众多盗版者得意的笑脸——抛开公益性的图书馆不说,那些轻而易举就盗用DT1000系统并发家致富的图书发行商,居然没有实实在在通过支付系统使用费来回报开发商的想法。脸皮厚者,居然还会打电话到公司寻求技术支持。

我们可不希望DP2系统也被这类人占便宜——掏出钱来,让我们来尽我们的职责与义务,无须合法客户自己去做本该系统开发商或服务商做的事情。



发表时间: 2009-02-26 18:23:13
最后修改时间: 2009-02-26 18:25:03
[回复留言] [回复(需要先登录)] [引用(需要先登录)]普通文章第 4 楼
文章id: 418
最后的闲话

作者: Harry


刚才找了半天,想把这个帖子删除,没找到删除按钮。应该把版面留给更有建设性的问题。遇到困难就发牢骚也不是我的风格,帮我删了吧。

两位老师的评论我基本接受,我接触dp2时间尚短,现在就下结论确实有失公允。

我要继续努力,做一个会使单反相机的农民,但我肯定不屑于用我的摄影技术去拍假老虎!

这是最后的闲话,以后只说实际问题。

顺便发个图与dp2共勉:

本图引自:http://www.taocang.com/art_info/001/1_17_10.htm



资源:

-- ID: 1 文件名: 天地.JPG 尺寸: 36013 最后修改时间: 2009-02-26 22:12:05 --



发表时间: 2009-02-26 22:09:00
最后修改时间: 2009-02-26 22:18:06
[回复留言] [回复(需要先登录)] [引用(需要先登录)]普通文章第 5 楼
文章id: 419
锦衣夜行

作者: xietao


==========

以下是引用 Harry 于 2009-2-26 22:09:00 发表的文字:

刚才找了半天,想把这个帖子删除,没找到删除按钮。应该把版面留给更有建设性的问题。遇到困难就发牢骚也不是我的风格,帮我删了吧。

两位老师的评论我基本接受,我接触dp2时间尚短,现在就下结论确实有失公允。

我要继续努力,做一个会使单反相机的农民,但我肯定不屑于用我的摄影技术去拍假老虎!

这是最后的闲话,以后只说实际问题。

顺便发个图与dp2共勉:

本图引自:http://www.taocang.com/art_info/001/1_17_10.htm

==========

删除这个帖子倒也不必。

关于你对dt1000的一些看法,也有其他人有类似的看法。虽然我不同意你的一些感觉和结论,但是,探讨一下到底是怎么形成这种感觉的?还是有意义的话题。因为这样可以找到原因,辨明方向,促使我们进步。

我觉得,由于您的身份的限制,您不大可能完整地接触一个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全流程,也不太可能面对大多数用户所经常面对的软件负荷,所以评价是很片面的。基本上说,我感觉您是在用一个编目子系统的感觉来对整个系统进行评价。

dt1000系统正好编目子系统是我开发的。众所周知,在若干竞争系统中,dt1000的编目子系统是一个亮点。

编目子系统也在图书馆常常处在某种优势地位,例如图书馆编目部的工作人员素质较高(我说这话多少有些得罪人)、有足够的表达意愿和能力。

另外,许多书商要用dt1000的目的也主要在编目部分,因为书商要用这个“可盗”的子系统来进行MARC编目,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因此,dt1000的编目子系统,在若干阴差阳错的因素作用下,脱颖而出,获得了较好的口碑。

但是我们冷静分析一下,光停留在这个认识层面,是有些偏颇的,不公平的。

图书馆集成系统的流通子系统,相对于编目子系统,是另外一种光景。大部分人都认为流通没有什么太高水平,借借还还。但是,流通业务有一个关键的特点,就是可靠性要求很高。道理很简单:如果不让借书,读者会造反,会演变为一种政治问题,馆长弄不好要下台。所以,谈论所谓稳定性可靠性,用流通子系统来评价最合适。

dt1000系统因为种种原因,流通子系统并不稳定。一些问题暴露出来,甚至让人感到触目惊心:例如居然允许册条码在系统中发生大面积重复,不给与警告和防范,带病运行。

我这么一说,许多人就意识到,dt1000并不稳定。不过,还有一些人,正是dt1000的用户单位,因为上述的严重问题没有暴露到一定程度,他们也得过且过,不把隐患当作一种问题,居然齐声说dt1000没有什么问题。作为开发者,我看到这样的现象,我并不得意,因为我知道问题很严重。问题迟早要暴露,作为负责任的态度,就是要防患于未然,提前去应对和解决。

综合评价dt1000系统,这是一个毛病百出的系统。当然,评价它需要时间和机缘,也要耗费一定的精力。一般而言,我们可以谈到哪里就谈谈,一点一点,而还没有到成体系、线、面地去“揭批”的地步。dt1000系统也曾经一度把创造它的公司带入窘境 -- 这个公司一度迷信这个产品可以一直卖下去而不改进它。

我现在所做的工作,一方面是在全面设计一个好的系统,另外一方面,我不可能完全彻底脱离自己以前的职业生涯的巨大影响,一些以前的问题和遗憾,也在促使我避免那些陷阱。简单说,就是dt1000中的大量问题,避免它的出现,是我设计新系统的一个重要目标。

我这个人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一般情况下不去热心参考谁的现成系统的做法,我认为这常常会“坏眼”,令你看了比不看还糟糕 -- 损害了自己的灵感,损害了自己的艺术感。这个原则包括对自己曾设计过的dt1000 -- 若记不住dt1000是如何弄的,正好,正好可以重新设计。

我每天辛勤工作,每天都有进步和收获,如果要拉一个单子,上面可以写五千个理由,告诉你我有什么进步和创意。可惜,许多东西都是基础性的工作,从软件表面是看不出来的。

单说到先进性、稳定性,一定要有事实依据,要有理由,要进行分析。我当然有理由。围绕产品本身,产品的文档,和这个论坛,会逐步形成一个证据的海洋。

只是心里面常常还是感到很冤屈:辛苦工作这么多年,自己的成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注意,连研究都不研究一下就被随意否定。要觉得dt1000好,那你们就去用dt1000吧,别再来找我提什么dt1000的意见。

要我自己说现在的dp2不如dt1000,我找不出任何理由。周围的环境常常面对用于测试和模拟的dt1000系统,每当我用到不过5分钟以上,就会对dt1000发生不耐烦的情绪,而不会有任何怀旧的感觉,什么喜爱的感觉。可能是因为这么多年来,我脑子里有一个“问题清单”,作为专业人员,我一看见那东西就想起了一千一万,要我去喜欢那个东西,那是做不到的。

从理智的角度,也是一样:我们投入巨资,作这个新的系统是为了什么?有什么理想和寄托?为什么要重新全部创造,而不是简单去敲敲打打?

~~~

还有您比较关注二次开发是什么原因呢?关注二次开发,给我一个感觉,也许正是标准的“误会”:让我以为我遇到了一个同道中人,可以讲清楚道理的人士。看来我比较轻率地形成了这种感觉,今后要注意防范了。

我有一种悲观的预感:那么多极致发挥的东西,可能到了你那里不能理解和欣赏,成了还不如为dt1000垫底的东西了。我不知道是我出了问题,还是别人出了问题。

不过,我原来就以为,一个出色的系统,可能需要5-10年的时间来等待别人做出准确的评价。东西本来就在那里,早几年就是那样了,一直也没有太大变化。可是评价在变,随着了解程度的增大而发生变化。

我不否认系统刚开始出来的时候,有一些毛刺,许多功能还在不断改变中。但是请注意,我们卖给用户的系统是一个生产性的系统,每天都在投入工作,功能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在一开始就达到了相当水平,这并不是“慢慢改进得来”的,而是一开始就是那样。后面的完善,都是非本质性的。

就好比一个孩子,2岁的时候就很乖,五脏六腑就齐全了,也没有心脏病。并不是说,一个小孩要靠年龄长大来消失心脏病。他从小就没有心脏病,就是可靠的。

这是驳斥你说的“半成品”说法。现在那么多用户单位都在开足马力使用它,并无半点懈怠,“半成品”是满足不了用户的“全面”需求的。要说dt1000系统内的好多功能没有编完,是个半成品,那还有点靠谱。可是你现在分明说的是dp2系统,这让我非常不解。

从系统的开发时间来说,内核起始于2003年。而所依赖的.NET技术,Microsoft早在2000年就成型了。图书馆应用系统,起始于2006年,距今也有三年,不算短了。

而手册问题,第一手册需要编写时间,不代表软件功能不完善;第二,和其他公司的薄薄几页的“说明”相比,批评我们的几百页规模的手册,也是不厚道的。实际上您关心的似乎也在什么二次开发上,那和日常功能的使用无关,而是一种深入挖掘的应用。而这个层面,其他公司根本就不提供,系统没有那种灵活性。

也许系统多年后,仅仅是换了一些时尚的衣服穿上,但是本质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说得专业一点,这就是“体系结构”,软件的骨架。骨架一开始就是好的,并且也没法中途随便换。

这次的这个话题,使我朦胧中坚定了一种孤独的信心:所谓用户的意见,也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关键是开发者自己要有自己的主心骨,坚持自己认为好的东西,要耐得住寂寞,在暗夜中前行。好的东西本来就是好的,不是因为评价成好的才成为好的。

回想1998年,用户在说什么呢?那时候能料到10年后别人怎么说?记得1998年,我正在赶进度的烦恼之中,顾不上“思考”...。

知道2018年,用户,如果还有用户,在说什么呢?算了,什么也别想了,想了也没用,还是闷头自己写程序,然后自己微笑欣赏吧...。自己有自己的小宇宙。宇宙虽小,但是毕竟是一整个宇宙。

突然想到了一个词:锦衣夜行。本来穿了华丽的衣服,但是在暗夜里没有别人能够看到。这需要多大的自嘲精神和勇气啊。



发表时间: 2009-02-27 00:10:46



页 1 / 1
 

在线用户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我自己)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访客访客
当前栏目在线用户数 32, 总在线用户数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