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 精灵 于 2012-5-25 10:15:10 发表的文字:
非常漂亮的功能。。简洁、大方、实用。。。。感谢,谢老师的辛勤劳动。
===
谢谢精灵的鼓励。
去年因为编写dp2OPAC的后台任务的Web界面,使用了较多的Ajax功能,因此顺手写了这个聊天室。但是没有来得及优化,就被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占据了时间和精力,就搁下了,一直到前一段才猛然想起有这个模块。
由于图书馆系统的功能庞杂,从目前公司的“正经”需要来看,类似聊天室这样的功能本来是排不上重点开发日程的。但公司现在的任务已经和当初有所不同,在Internet通用领域也有很重要的使命。现在的OPAC系统我们觉得缓过劲来可以重写一个,让这几年磨练出来的技术应用到OPAC系统中,制作一个优美的、功能丰富的产品,印证数字平台的创办理念。所以,这个小小的聊天室模块实际上也承载了我们验证技术和设计的场地,其中含有一些机遇。
从这个角度来说,做任何模块都是值的。这个聊天室等大家有了改进意见再慢慢改,我暂时也要去忙其他模块了。
顺便说到,目前的这个dp2OPAC版本,其技术基本上起源于早期dp2BBS的Web控件技术,那时候Ajax还不如现在这样大行其道。虽然dp2OPAC后来加入了Ajax的点滴功能,但显然不是“专干这个”的,稍微有些显得力不从心。但dp2OPAC远远不能代表我们现在的技术能力了。可能有朋友会奇怪,为什么技术能力提升了没有反映到产品上面呢?这是因为产品有个周期性,在它的客观周期内,大幅度地改动会导致兼容性问题,为安装维护造成很多问题,所以稳妥的办法是全面重写,成为下一个版本,然后给用户升级。所以发展是跳跃式的,很多时候不是渐进的。
公司有产品实践技术然后演进的策略。上述dp2OPAC实际上从dp2BBS的技术过来的,就是一个例子。另外的一个例子是,网络小毛驴的技术验证后,演化出dp2rms和dp2circulation等前端。通俗地说,我本人正是从网络小毛驴开始学习C#语言和Windows Form程序的,从dp2BBS开始学习.aspx编程的。dp2BBS是我编写的第一个正经的网站程序。现在算起来已经快十年了,这几年越来越迫切的一个愿望就是一定要重写dp2BBS。这里面有个程序员都知道的“2.0现象”。按我的话来转述就是“如果老天给我一个机会写2.0版,你看看我会怎么发挥...”。
(这里不由得想起当年准备dt1000系统的早期阶段,刚开始学习Windows编程,第一个课题就是GUI控件。居然也稀里糊涂走过来了。现在回头一想,当时作为一个“初学者”,第一次上手编写Windows程序就是界面控件,...,不说了。不过,当时C语言是精通的,因为前面几年磨炼DOS版本过来的)
这种路线中,前后关系都是使用的同一代技术。因为公司的人写程序不能白写,因为是专业人员,饭碗是这个。所以业余爱好者会很奇怪 --- 难道不能“脱产”写一个完全没有实用价值然后是验证技术的东西么?答案是,公司里面时间实在太紧,每天要产生多少代码,所以最佳策略是用有用的产品来验证技术,有用和实践不矛盾。不过,这样的缺点就是太“慎重”了,不是那么自由。
所以现在的聊天室以及这一段后面的其他Web模块,就是后面dp2OPAC新版本的前奏。我们有一个dp2系统的3.0的计划,除了OPAC模块重写外,计划中还包括一个庞大的统计模块等等,可能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上半年完成并推出。目前公司的节奏是每年推出一个新版本。
现在(不少公司)好像时兴默默把产品写出来,然后“突然”推向市场,给用户一个“惊喜”?其实有时候提前说说不远的计划,也是一件乐事。
说到界面的美观,现在看得出来聊天室上方的标题条还是原来的,左方的日历什么的也还是原来的风格。只是内容框子中是一片自留地,有了变化。我们后面的产品会尽量彻底重来,探索更多其他的风格。希望这些工作和产品能得到大家的接纳,模块能够实际投入使用,改善图书馆的业务环境和面貌。